發布者:佚名    發布時間:2012-06-08    分享到:
中共陜西省委省政府站在國家戰略層面的角度,加快陜西經濟社會發展步伐,并以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西部大發展的高度做好西咸新區工作。最近,全國政協重點提案督辦調研組近40名各方面專家、學者,在全國政協副主席陳宗興的帶領下對西咸新區規劃和建設進行了調研考察?! ?國務院在2012年2月20日正式批復的《西部大開發“十二五”規劃》中,把西咸新區納入西部地區五個重點城市新區之一,打造區域性中心城市核心區和現代田園城市,重點發展高新技術、先進裝備制造業、航空產業、倉儲物流業、生態文化旅游業和高端現代服務業。
2009年,國家頒布實施了《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標志著關中經濟區一躍提升到國家戰略發展層面,體現了國家“建設大西安、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的總體思路,為加快建設西部強省提供了難得的發展機遇,也為加快推進西咸新區一體化,建設西咸新區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戰略機遇。
陜西省委、省政府審時度勢,認為必須抓住歷史機遇,在區域發展上謀劃新亮點,取得新成效,決定將西安、咸陽兩市結合部規劃為西咸新區,明確提出“三年出形象,五年大變樣,十年大跨越”的階段性要求,并以此為突破,打造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推動《關中—天水經濟區發展規劃》的全面、深入貫徹實施。
西咸新區規劃占地882平方公里,其中建設面積272平方公里,這個空間布局使得西咸新區具備建設一個現代田園城市的生態條件,成為我國北方內陸地區對外開放的門戶、西部地區國際經濟交流的平臺、西安國際化大都市新的增長極和助推器。
陜西省省長趙正永表示,只有把西咸新區建好了,才能推進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建設,才能真正帶動大關中、引領大西北。西咸新區建設事關大局,意義重大。要在嚴格執行總體規劃的基礎上,不斷完善、細化組團規劃;依托項目引領、產業支撐推進新區建設;努力破解資金保障、和諧開發兩大難題;抓好隊伍建設;全力以赴支持西咸新區發展。
陜西省副省長、西咸新區管委會主任江澤林指出,要建成西安國際化大城市,必須推進西咸一體化,建設西咸新區是推進西咸一體化的關鍵。
西咸新區管委會常務副主任王軍說,西咸新區的建設既是國家西部大開發的要求,同時也是陜西對于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要回應。
西咸新區不是一般意義上的經濟技術開發區,它是新的城區建設,西咸新區規劃有五個分區,一是空港新城。依托西安、咸陽飛機場,西安、咸陽機場目前的吞吐量是每年1800萬人次,現在正在新建一條跑道,建成后將形成3000至4000萬人次的吞吐量。這個大型空港也將成為西部重要的現代物流中樞。但是這個空港建設不能只站在咸陽的角度來建,必須立足于西安國際化大都市這個角度來建,所以空港新城被列入西咸新區中的一個重要功能區。
二是灃東新城。它是科技資源統籌的區域。西安科技教育資源比較發達,但是怎么樣把分布的各高校、各研究所、不同部門、不同門類的教育科技資源整合起來,瞄準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進行聯合攻關,需要有統籌的力量。灃東新城將成為科技攻關的研發基地。
三是灃西新城。這個地方就要構成新型戰略產業的發展基地。
四是涇河新城。已經有一定的裝備制造業基礎,依托科技創新來提高它的層次和水平,按照循環經濟的要求進行建設。在環保條件許可的情況下,這里將承接一些東部轉移的產業,但是要求非常嚴格。
五是秦漢新城。這里聚集了大量的文化遺產,這個新城建設就是要對西安國際化大都市的功能進行完善,進一步提升它的產業素質。它還承載著一個重要理念,就是建設現代田園城市。
陜西省有關領導指出,從陜西全境范圍來講要形成“一圈兩軸兩帶”為主體的城鎮化格局,“一圈”即西安國際化大都市圈,以西咸一體化為切入點,加快新區建設,打造歷史底蘊與現代氣息交相輝映的人文歷史古都,形成千萬人口的國際化大都市。“兩軸”即以隴海鐵路和連霍高速公路為東西向主軸,以西包—西康鐵路和包茂高速公路為南北向主軸,形成“十”字形城鎮群主骨架。“兩帶”即長城沿線陜北城鎮帶和十天高速漢江沿線陜南城鎮帶。
陜西還要構建“兩屏三帶”為主體的生態安全格局。“兩屏”,即黃土高原生態屏障和秦巴山地生態屏障;“三帶”,即長城沿線防風固沙帶、渭河兩岸生態走廊和漢丹江兩岸綠色走廊。
西咸新區將構筑航空航天、裝備制造、資源加工、文化產業、旅游產業、現代服務業為代表的特色優勢產業體系。依托國家和省級開發區,培育優勢產業集群,做大高新技術產業,做強先進裝備制造業和文化產業,做優旅游業和現代服務業,做精資源加工業。